哥林多前书 1 - 教会中的分裂 (附应用注释)

哥林多前书 1 - 教会中的分裂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哥林多前书 1


祝福和感谢

1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同弟兄所提尼, 2 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3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并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上帝,因上帝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5 因为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具有各种口才、各样知识, 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一无欠缺,切切等候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显现。 8 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使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指责。 9 上帝是信实的,他呼召你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共享团契。


教会中的纷争

10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说话要一致。你们中间不可分裂,只要一心一意彼此团结。 11 我的弟兄们,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你们,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12 我的意思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13 基督是分裂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14 我感谢上帝,除了基利司布和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施洗, 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的。 16 我曾为司提法那家施过洗;此外我已记不清有没有给别人施过洗。 17 因为基督差遣我不是为施洗,而是为传福音;并不是用智慧的言论,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基督是上帝的大能和智慧

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是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是上帝的大能。 19 就如经上所记:

“我要摧毁智慧人的智慧,

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已使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了吗? 21 既然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认识上帝,上帝就本着自己的智慧乐意藉着人所传愚拙的话拯救那些信的人。 22 犹太人要的是神迹,希腊人求的是智慧, 23 我们却是传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对犹太人是绊脚石,对外邦人是愚拙; 24 但对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 25 因为,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上帝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26 弟兄们哪,想一想你们的蒙召,按着人的观点,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地位的也不多。 27 但是,上帝拣选了世上愚拙的,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为了使强壮的羞愧。 28 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一无所有的,为要废掉那样样都有的, 29 使凡血肉之躯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30 但你们得以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上帝,他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成为公义、圣洁、救赎。 31 如经上所记:“要夸耀的,该夸耀主。”


应用注释

1:1 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访问以弗所时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参徒19:1-20:1)。哥林多与以弗所隔着爱琴海相望。保罗非常了解哥林多教会,因为他曾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在那里停留了十八个月(参徒18:1-18)。当他在以弗所时,听说哥林多出现问题(林前1:11),同时,教会中的代表也来找他请教如何处理争端(参16:17)。他写这封信是为了纠正这些问题,并回答他们在之前信中提出的问题(参7:1)。

1:1 保罗蒙神特别呼召传扬耶稣基督。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一个任务、一个角色或一个需要完成的贡献。虽然某些职分看起来更显眼,但在神的计划中,每个都不可或缺(参林前12:12-27)。愿意将恩赐摆在神面前使用,你就会发现祂对你人生的旨意,并预备好去行。

1:1 所提的“所提尼”可能是保罗口述信件时的书记。他可能就是在保罗遭袭击时被打的哥林多会堂主管(参徒18:17),后来信主。他在哥林多教会中很有名,因此保罗在信件开头提到他的名字。

1:2 哥林多是个文化大熔炉,拥有巨大的财富、宗教和道德多样性,以放纵和堕落闻名。主前146年,罗马人在一次叛乱后摧毁了该城。但在主前46年,凯撒大帝因该地战略地位而重建。到了保罗时代(主后50年左右),该城成了亚该亚(今希腊)首府,是贸易和军事重镇。然而繁荣也带来了腐败,偶像崇拜猖獗,十余座庙宇雇有至少千名庙妓,“哥林多女子”成了其他城市对妓女的称呼。

1:2 神亲自呼召我们成为“圣洁的子民”,使我们感受到祂的邀请。只有耶稣基督才能使我们得以进入祂荣耀的国度。成圣意味着我们被基督拣选并分别为圣。接受神的呼召就是相信耶稣所成就的赎罪之工,并信靠祂使我们罪得赦免。

1:2 保罗向“所有在各处呼求我们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问安,表明这封信并非私信,而可能在邻近城市教会中传阅。虽然内容聚焦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但所有信徒都能从中得益。该教会由各种背景的信徒组成,有富商、工人、前庙妓、中产家庭等。正因背景多元,保罗强调属灵合一与基督样式的重要性。

1:3 我们如何从神得着恩典与平安?恩典是神白白赐下的救恩,我们不配却可以白白领受,只要相信神差祂儿子耶稣为我们钉十字架、代受罪罚,使我们可以得享永生。当我们真正相信这一点,就会愿意跟随主耶稣。如此,我们会因知道自己得救、被主带领而心中平安。每一天有主同行,我们无所惧怕。

1:4-6 保罗为哥林多的信徒感谢神。我们常在特定节日表达感谢,但感恩应成为每日的习惯。常常感谢神、感谢家人、朋友、领袖,能改变我们的态度,使我们更加正面、谦卑、有爱。今天你该感谢谁?

1:7-9 在处理问题前,保罗首先表达对信徒的盼望。他保证神会坚固他们到底,使他们在基督再来时无可指责。这保证不是因他们的才能或表现,而是因耶稣的救赎。凡信靠耶稣的人都与祂有份,并将在祂再来时被看为无瑕。今天的困难和失败不代表终局。记得大图画:若你信靠耶稣,无论信心大小,你是得救的。

1:7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已得着一切属灵恩赐,可以活出基督的样式、为主作见证,并抵挡败坏的文化。但他们却争论哪一种恩赐更重要,保罗在12至14章详谈此事。

1:10-11 如同一位沮丧的教练看着球员在场上争执,保罗呼吁他们“暂停”。哥林多教会明显缺乏合一。他们虽穿同样“球衣”,却像敌人一样破坏自己团队。问题不在于意见不同,而是对人的效忠分裂了合一。保罗呼吁他们聚焦在基督上,不要让无关紧要的差异破坏合一。

1:10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创立哥林多教会。离开十八个月后,教会出现纷争,有人甚至重新陷入不道德行为。保罗写信是要纠正这些问题,防止基督信仰变成哥林多的又一个流行风潮。

1:10 “弟兄姊妹们”强调基督徒是神的家人,信徒之间的合一比血缘更深。

1:12-13 教会成员因听不同讲道者而分党派。有的追随保罗、有的彼得(矶法)、有的亚波罗。这三人虽信息一致,但风格不同,吸引了不同人。保罗一开始便十次提及耶稣基督,表明讲道的重点应是神的信息,不是讲员本身。属灵领袖不该引发分裂,而应使人归向基督。

1:12-13 保罗问:“基督是分开的吗?”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教会分裂会造成基督身体的破碎。今天我们若陷入“谁的牧师比较好”的争论,也是在再次撕裂基督。不要让你对某讲员、作家的喜爱转为骄傲或错置的忠诚。专注于基督和祂所要的合一。

1:17 保罗说基督差他不是去施洗,而是去传福音,并非贬低洗礼(耶稣亲自吩咐要施洗,参太28:19),而是强调属灵事工应是团队合作。他的恩赐是讲道,他就专注做这件事。我们不必和别人比较,应忠心于神所托付我们的工作。

1:17 有些讲员词藻华丽,却缺乏内容。保罗重视信息本身,希望听众专注于福音而非他的口才。传福音并不需雄辩词锋,只需忠于信息本身。讲故事的人并不重要,故事本身才有力量。

1:19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29:14指出:神的智慧不同于世人的智慧。人可以穷其一生追求学问,却无法认识神。要得永生,必须归向被钉又复活的基督。

1:22-24 犹太人认为弥赛亚应是大能君王,伴随神迹。耶稣被钉十字架,在他们看来是耻辱;而希腊人崇尚哲学和力量,也难以接受十字架。基督教至今仍被世人视为“愚拙”,但神的国度是为谦卑信靠祂的人而设立,不是靠聪明、地位或功德得着的。世人眼中的愚拙,其实是真智慧。

1:25 耶稣为罪而死,在不信者眼中毫无能力。但祂从死里复活,胜过死亡。凡信靠祂的人,必得永生。这救恩太简单,以致许多人不愿接受。然而愿意信靠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因为他们要永远与神同在。

1:27 基督信仰并不反对理性思考,基督徒当然应权衡证据、做出明智抉择(参14:15-16)。但保罗强调:无人能靠智慧绕过或取代基督的十字架。若真能靠智慧得救,那只有聪明人才有希望。但神愿人人得救,包括孩子、普通人。

1:28-31 得救的道路非常简单,只要有信心就能明白。技巧和知识不能让人进神的国,只有单纯的信心。得救完全出于神的恩典,藉耶稣的死与复活,我们不靠自己,不能自夸,只能感谢神所成就的一切。

1:30 神是我们与耶稣基督关系的源头。我们与基督联合,就得着神的智慧(西2:3),成为义人(林后5:21)、成为圣洁(帖前4:3-7),罪的代价也由耶稣承担(可10:45)。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