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哥林多前书 13
1 我若能说人间的方言,甚至天使的语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为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2 我若有先知讲道的能力,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齐备的信心,使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了什么。 3 我若将所有的财产救济穷人,又牺牲自己的身体让人夸赞,却没有爱,仍然对我无益。
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消逝。 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长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2 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认识的有限,到那时就全认识,如同主认识我一样。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应用注释
13:1-13 在哥林多前书第 12 章中,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在运用属灵恩赐时缺乏爱心;第 13 章则定义了真正的爱,第 14 章说明爱如何在教会中运作。爱比一切属灵恩赐更为重要——爱展现了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神的爱是世界存在的原因,也是祂愿意与我们永远相处的根本。我们有奇妙的机会去回应祂的爱,并因明白爱所带来的美好转变而去爱他人。即使我们有极大的信心、牺牲奉献的行为,甚至行神迹的能力,如果没有爱,这一切的价值都极其有限。爱使我们的行为与恩赐发挥实际功用。虽然人们的恩赐不同,但每个人都能拥有极大的爱。
13:4-7 当今社会常把爱与情欲混淆。神的爱不同于情欲,祂的爱是向外的、为他人着想的,而不是向内的、只为自己。这样的爱是完全无私的,与我们天性的自我倾向相违背。若没有神的帮助,我们无法舍弃自己的私欲去无条件地爱人。这种爱并非我们在“有感觉”时就能自发产生的,乃是藉着圣灵赐下的(参罗马书 5:5)。我们无法做到完美的爱,只有耶稣能。因此,我们越像基督,就会越能向他人活出真正的爱。
13:5 保罗提到爱“不轻易发怒”。有时我们被他人激怒或感到烦躁,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并非所有的易怒都源于罪或自私,虽然将这种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肯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易怒源自对“完美”的渴望——渴望每个计划、会议、制度都能运作无误。当别人阻碍或破坏这些目标时,我们便可能爆发怒气。当我们容易烦躁时,不妨提醒自己:唯有神是完美的。我们应当爱神、爱弟兄姊妹,而不是执着于地上的完美理想。
13:7 在我们轻看这些关于爱的描述、觉得它们很容易做到之前,应当停下来思想:这些其实是在描述神的性情。这些并非甜言蜜语,而是对神如何完全对待我们所作出的真实写照。圣灵感动保罗写下这段令人惊叹的关于神本性的文字。只有神能把祂的性情放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活出这样的爱。
13:9-12 若我们在爱人方面做得不好,保罗给我们带来盼望:(1)我们目前的认识不完全,我们无法做得尽善尽美(13:9);(2)我们在爱人的事上仍然不成熟,像孩童一样。但随着我们越来越靠近基督,我们也会学会更好地去爱(13:11);(3)我们对如何正确地去爱仍然缺乏清晰认识,就像照模糊的镜子一样,我们还不能完全反映基督(13:12)。有关保罗如何描述信徒正在被改变的过程,参见哥林多后书 3:16-18。
13:10-12 保罗说我们将“完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们一样”,这是指将来我们将面对面见主耶稣基督。神赐给信徒属灵恩赐,是为了在地上的生活中建造、服事并坚固其他基督徒,使他们更好地分享神的爱。属灵恩赐是只赐给信徒的。将来在永恒中,我们将得着完全与完美,并在神的同在中,不再需要属灵恩赐,它们就会止息。那时,我们会完全理解彼此,并欣赏彼此作为神无限创造力的独特展现。基于这样的盼望,让我们现在就彼此以爱和合一相待,如同将来在天上那样。
13:13 保罗指出,爱是永恒不变的。在道德败坏的哥林多,爱的含义早已被混淆与淡化。直到今天,人们对“爱”依旧感到困惑。爱是所有人类美德中最伟大的,也是神本身的本质(参约翰一书 4:8)。爱意味着无私地为他人付出。信心是神信息的基础与核心;盼望是我们态度与焦点的方向;爱则是实际行动。当信心与盼望在正轨上,我们就可以完全地去爱,因为我们明白神是如何去爱的。你的信心是否已完全地通过爱来表达呢?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