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哥林多后书 1
问候
1 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弟兄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和全亚该亚的众圣徒。 2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3 愿颂赞归于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他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 4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安慰我们,使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各样患难的人。 5 正如我们跟基督同受许多苦楚,我们也靠基督得许多安慰。 6 如果我们受患难,那是为使你们得安慰,得拯救;如果我们得安慰,那也是为使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使你们忍受我们所受同样的苦楚。 7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分担了我们的痛苦,也要分享我们的安慰。
8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知道,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因受到无法忍受的压力,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 9 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无疑,这是要使我们不依靠自己,只依靠使死人复活的上帝。 10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他要继续救我们,而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11 你们也要一同用祈祷来帮助我们,好使许多人为我们感恩,因着他们许多的祷告,我们获得了恩赐。
保罗延期访问哥林多
12 我们所夸的是:我们在世为人,特别是跟你们的关系,是凭着上帝所赐的坦率和真诚,不是靠人的聪明,而是靠上帝的恩惠;这是我们的良心可以作证的。 13 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无非是你们所能诵读、所能明白的,我也盼望你们真能彻底明白。 14 你们已经有几分认识我们,在我们主耶稣的日子,你们会以我们为荣,正像我们也以你们为荣。
15 既然我这样深信,早就有意先到你们那里去,让你们得加倍的益处。 16我要路过你们那里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里,让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17 我有此意,难道是反覆不定吗?难道我的意愿是从私欲起的,以致我忽是忽非吗? 18 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非又是又非的。 19 因为,我、西拉和提摩太在你们中间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从没有“又是又非”的;在他只有一个“是”。 20 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我们藉着他说“阿们”,使上帝因我们得荣耀。 21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抹我们的,就是上帝。 22 他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23 我指着我的性命求告上帝作证,我没有再往哥林多去是为了要宽容你们。 24 我们并不是要控制你们的信心,而是要作你们的同工,让你们得快乐,因为你们在信仰上已经站得稳了。
应用注释
1:1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来到哥林多,并在那里建立教会(使徒行传18:1-28)。他之后写了几封信给哥林多教会,其中两封收录在新约圣经中。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参见林前5:9-11)已经失传,我们现今所称的《哥林多前书》其实是第二封信;他后来写的第三封信(参见林后2:9;7:12)也已失传,《哥林多后书》则是第四封信,写作时间在前书之后不到一年。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是为了解决教会中的纷争。当他的劝告未被采纳,问题依旧存在时,他亲自前往哥林多进行第二次探访。这次探访对保罗和教会而言都是痛苦的(林后2:1)。他原计划再访哥林多,却改变行程,改为写《哥林多后书》。此信之后,保罗又一次造访哥林多(徒20:2-3)。
1:1 保罗非常敬重提摩太(腓2:19-20;提前1:2),他是保罗的同工,也曾与保罗一同前往哥林多(徒16:1-3)。保罗后来差派提摩太去哥林多服事(林前4:17;16:10),提摩太回来报告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促使保罗临时探访教会以亲自处理这些问题(林后2:1)。
1:1 哥林多是罗马设立的亚该亚省(今希腊南部)的省会,因其港口地位而成为贸易重镇。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人和水手聚集,使该城成为道德败坏之地,其多座异教神庙也助长了拜偶像和性放纵的风气。在希腊语中,“哥林多人化”就等于“道德败坏”。在这样的城市中建立基督徒教会,面临极大压力与挑战。
1:3-5 许多人以为神若安慰我们,苦难就会立刻消除。但若如此,人们便只为脱离痛苦而亲近神,而不是出于对神的爱。神的安慰,往往是给予我们力量、鼓励和盼望,好叫我们在困境中得以承受。我们为基督多受苦,就越经历神所赐的安慰。若你因信仰遭受讥笑、拒绝、逼迫,不要绝望,要让神安慰你。你所受的每个试炼,都能帮助你去安慰其他正受相似痛苦的人。
1:5 “基督的苦难”是指我们在服事祂时所遭受的逼迫与痛苦。与此同时,基督也与祂的子民一同受苦,因为我们与祂联合(参徒9:4-5)。基督与早期教会的信徒一同受难,也与我们如今的苦难认同。
1:6-7 保罗对苦难的看法与常人不同。他看见神使用苦难——尤其是在推进基督国度的过程中——来塑造我们更像耶稣。我们为福音受苦,正如耶稣为福音受苦(腓1:29;3:10)。彼得也持相同观点:基督徒在苦难中当喜乐,因为在苦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体会了基督为罪所受的苦(彼前4:12-13)。
除了使我们更靠近基督,苦难也能帮助我们信心成长。神借着苦难炼净祂的百姓,使我们成为更成熟的门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苦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5:3-4;参雅1:3-4;彼后1:6;启2:2,19)。本段经文也强调:苦难能使我们学习如何安慰他人。
1:8-10 保罗未详述在亚西亚所遭遇的困境(患难),但他的三次宣教旅程中确实面对诸多难处(徒13:2-14:28;15:40-21:17)。他写到,他们甚至觉得必死无疑,完全无能为力,只能倚靠神。
1:8-10 当生活顺利时,我们往往倚靠自己的能力,只有在感觉无助时才转向神。神要我们承认自己的软弱,好使我们不断寻求祂,并藉着祷告更多依靠祂。祂必拯救我们。如此的倚靠态度,会驱使我们更加亲近神,也激发我们和为我们祷告之人的祷告生活。
1:8 成为基督徒并不表示就能免于巨大压力、压力甚至抑郁。许多信徒认为基督徒不该有抑郁,但保罗作为初代教会的重要领袖,也曾深受压力困扰。他所受的苦,成为他成圣的过程。也许你也曾有过相同感受。在祷告中,请坦诚向神倾诉你现在所承受的压力,并求祂赐你力量,带你一步一步克服困难。
1:11 保罗请求信徒为他和同工代祷,因为他们正旅行各地传扬福音。我们也要为牧者、教师、宣教士和一切传福音的人代祷。撒但一定会攻击那些言行荣耀基督的人,但祷告能战胜他。
1:12-14 在像哥林多这样需要严肃劝勉的地方,保罗特别注重行为和话语上的正直与诚实。他并不倚靠“属世的智慧”,而是真实透明地与人交往。神要我们在所有人际关系中都诚实真挚。否则,我们可能陷入谣言、闲谈和臆测之中。
1:15-17 保罗曾临时到访哥林多一次,那次对他与教会而言都是痛苦的(2:1)。他原本承诺再访哥林多,却改变计划,从以弗所直接前往马其顿,并写了一封让他忧愁、让他们伤痛的信(7:8-9)。他原以为教会已经解决问题,但当计划访问的时间到时,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虽在部分已有进展,7:11-16),因此决定以书信代替探访(2:3-4;7:8),避免再次引发更大冲突。保罗之所以暂缓前往,是出于对教会合一的关心,而非反复无常或心意改变。
1:17-20 保罗行程的改变引起一些反对者攻击他反复无常,试图削弱他在教会中的权威。保罗强调,他并非言而无信,而是出于对他们的体贴。他此行的目的原是带来喜乐(1:24),但在当前的局势下,若强行前往,只会带来责备(1:23)。正如哥林多信徒可以信靠神的应许,也应当信任神所差派的使者保罗。保罗终究会探访他们,只是选择了更合适的时机。
1:19-20 保罗没有一味为自己辩护,而是提醒哥林多人神的信实。神不虚伪,祂的应许都必实现。在基督里,神所有的应许都是“是的”。耶稣完全体现了神的信实。既然基督信实,祂所差遣的使者保罗在事奉上也当被信赖。
1:21-22 保罗提到神赐给信徒的礼物:圣灵。这圣灵印证我们属神,并将承受神一切的应许(弗1:13-14)。圣灵不仅是现今救恩的确据,也是一种“定金”,预示我们未来在神面前的永恒福分。既然我们属于神,就当勇敢承认自己是神忠心的仆人,不以身为基督徒为耻。
1:23 哥林多教会曾写信向保罗提问(参林前7:1),保罗回应了《哥林多前书》。但他们未采纳教导。保罗原计划亲访,却改以书信劝勉(参林后7:8-9),这封“令人忧愁”的信最终促使他们悔改。他不愿再访时还要重申同样的劝告,于是以情感充沛的书信鼓励他们顺从先前的教导。
1:24 我们得救不是靠站立得稳,但站立得稳能见证我们真实归属基督。坚忍不是赢得救恩的方法,而是真正献身生活的果效。耶稣在马太福音10:22预言祂的跟随者将遭遇逼迫,但他们仍有盼望,因为救恩属他们。试炼的日子会显明哪些是真信徒。当你面临放弃基督的压力时,不要后退,要记得站立得稳的价值,并继续为祂而活。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