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三书 - 效法善行 (附应用注释)

约翰三书 - 效法善行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约翰三书


问候

1 我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就是我真心所爱的。

2 亲爱的,我愿你事事安宁,身体健康,正如你的心神安宁一样。 3 我非常欢喜,有弟兄到这里来,证实你对真理的忠诚,就是你按着真理而行。 4 我听见我的儿女按真理而行,我的欢喜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合作和反对

5 亲爱的,你对弟兄,特别是对作客旅的弟兄所做的都是忠诚的。 6 他们在教会面前证实了你的爱;你若以对得起上帝的方式,为他们送行就好了; 7 因为他们是为基督的名出外,并没有从未信的人接受什么。 8 所以,我们应当接待这样的人,好让我们与他们在真理上成为同工。

9 我曾写过一些东西给教会,但他们中间那好作领袖的丢特腓不接纳我们。 10 为此,我若去,要提起他所做的事,就是他用恶言攻击我们,还不满足,他自己不接纳弟兄,有人愿意接纳,他还阻止,并且把接纳弟兄的人赶出教会。

11 亲爱的,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人属乎上帝;行恶的人未曾见过上帝。 12 低米丢行善,有众人给他作见证,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就是我们也给他作见证,你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

问安

13 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却不愿意用笔墨来写给你, 14 但盼望很快见到你,我们好面对面谈论。 15 愿你平安!朋友们都向你问安。请你替我按著名字一一向朋友们问安。


应用注释

1:1 这封书信为我们提供了早期教会生活的重要一瞥。《约翰三书》写给该犹,强调要向旅行传道者和信徒施行款待,同时也警告信徒提防想要独断独行的教会领袖。

1:1 “作长老的”约翰,就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也是《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和《启示录》的作者。我们对该犹的背景没有更多资料,但显然他是约翰所深爱的弟兄。或许该犹曾在约翰旅途中接待过他,这种接待在当时非常重要,因为旅行传道人全靠弟兄姊妹的款待才能维持生活(参马太福音10:11-16)。

1:2 约翰为该犹的身体与灵魂都祷告,关心他的全面健康。这与当时流行的异端相反,那些异端轻视物质,认为灵魂与身体是分开的。今天许多人仍然陷入类似的思维:要么忽略身体健康,要么放纵身体的情欲。但神关心人的灵魂与身体。作为基督徒,我们不应忽视或放纵自己,而是要善待身体,并加以操练,使自己能更好地事奉神。

1:4 约翰称这些信徒为“我的儿女”,因为他们是因着他的传讲而信主的,他在属灵上是他们的父亲,包括该犹在内。

1:5-6 在教会初期,许多先知、传道人和教师(“弟兄们”)常要四处奔走,他们得到像该犹这样的信徒接待和供应。今天,许多教会已失去了这种接待的美德。若我们能常常邀请教会肢体、年轻人、宣教士、访客,或有需要的人到家中共享饭食,这是实际且宝贵的爱心行动。在个人主义与自我中心的社会中,有许多人感到孤单,甚至怀疑是否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死。若你遇见这样的人,要向他实际地表达关怀。

1:7 当时的传道人不向非信徒要求任何支持,也不接受他们的馈赠。这不是排斥未信者,而是为了避免误会。若传道人向传福音的对象要钱或要求住宿,就会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因此,支持神的工人是教会与基督徒的责任,而不是交给非信徒。真正的传道人不是为金钱而传道,而是因着呼召与对神的爱。今天,当我们收到宣教士的支持信时,不要轻易忽略,也许那正是神邀请我们参与新福音事工的机会。

1:8 当我们帮助那些传福音的人时,就与他们同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去到宣教工场,但那些在家中支持宣教士的同样重要。我们能通过祷告、金钱、款待和时间来参与福音事工。

1:9-10 提到丢特腓,他想要掌控教会。约翰责备他:(1) 拒绝与其他属灵领袖合作;(2) 诽谤他们;(3) 拒绝接待真理的教师;(4) 甚至试图赶出反对他的人。骄傲、嫉妒、毁谤在教会中至今仍存在。若领袖不断纵容罪,却阻挡敬虔的事,我们必须制止,否则教会会遭受极大伤害。教会若对罪视而不见,它只会不断扩散。真正的属灵领袖是仆人,不是独裁者。

1:9 约翰这里提到的一封信,并不是《约翰一书》或《约翰二书》,而是一封已失传的书信。

1:12 我们对得米丢的背景也知之甚少,他很可能是带着这封信交给该犹的人。他与那败坏的丢特腓形成强烈对比,是众人公认的好见证。约翰说“真理也为他作见证”,意即若真理能说话,它会为得米丢的生命与教导作见证。因此,该犹必定也会乐意接待他。

1:14 《约翰二书》强调不要接待假教师,而《约翰三书》则强调要继续接待那些传真理的人。接待与支持神的工人,意味着付出资源,使他们居住舒适,工作顺利,旅途轻省。今天,我们也要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接待与支持:或许是一封鼓励信、一份礼物、一些金钱支持、打开家门,或是恒切的祷告。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