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路加福音 15
迷羊的比喻
1 许多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纳罪人,又同他们吃饭。”
3 耶稣就用比喻对他们说: 4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其中的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留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 5 找到了,他就欢欢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 6 他回到家里,请朋友和邻舍来,对他们说:‘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失去的羊已经找到了!’ 7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还大呢!”
失钱的比喻
8 “同样,哪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呢? 9 找到了,她就请朋友和邻舍来,对她们说:‘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到了!’ 10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上帝的使者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浪子的比喻
11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12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们。 13 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他任意放荡,浪费钱财。 14 他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饥荒,就穷困起来。 15 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6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什么吃的。 17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雇工,粮食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 18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19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20 于是他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拥抱着他,连连亲他。 21 儿子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22 父亲却吩咐仆人:‘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23 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来吃喝庆祝; 24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他们就开始庆祝。
25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时,听见奏乐跳舞的声音, 26 就叫一个僮仆来,问是什么事。 27 僮仆对他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 28 大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出来劝他。 29 他对父亲说:‘你看,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来没有给我一只小山羊,叫我和朋友们一同快乐。 30 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吃光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31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 32 可是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庆祝。’”
应用注释
15:2 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为什么会因耶稣与这些人来往而感到困扰?这些宗教领袖一向谨慎地遵守旧约律法,以保持洁净。事实上,他们在避免接触某些人和情境,以及在仪式性洗涤方面远远超出了律法的要求。然而,耶稣对“洁净”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他冒着被污秽的风险触摸麻风病人,也忽视了法利赛人极端规定的洗手礼,并对他们禁止接触某些阶层的规定全然不顾。他来是要向罪人提供救恩,并亲身显明上帝对他们的爱。耶稣并不担心那些属灵上瞎眼的宗教领袖对他的指控,他仍然持续去到那些需要他的人当中,不管这会如何影响他的名声。你是否正在效法耶稣的榜样?
15:3-6 牧人离开九十九只羊去寻找那一只迷失的羊,乍看之下似乎是愚蠢的行为。但牧人知道,那九十九只羊安全地留在羊圈里,而那只迷失的羊却处于危险之中。因为每只羊都有极高的价值,牧人知道值得努力寻找那失落的一只。上帝极其爱每一个人,他主动寻找失落的人,并在他们被找着时欢喜快乐。耶稣之所以与罪人交往,是因为他要将神国的福音带给那些被视为无望之人。在你信主之前,上帝曾寻求你;他现在也仍在寻找那些尚未得救的人。
15:4-5 我们可以理解上帝会赦免那些来到他面前求怜悯的罪人。但一个主动温柔寻找罪人并喜乐地赦免他们的上帝,必定拥有非凡的爱!正是这种爱促使耶稣降世,寻找并拯救失丧的人。上帝也愿意把这种非凡的爱赐给你。
15:8-10 这十枚银币可能来自这位妇人的嫁妆或是家庭继承财产。因此除了金钱上的重大价值外,这些银币也可能具有情感上的意义,丢失其中之一必然会令她极度痛苦。在耶稣的时代,这些银币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是生存的关键。这些因素都可以解释这位妇人为何如此在意失落的银币。正如她在找回银币时欢喜快乐,天使也为一个悔改的罪人而欢喜。每一个人在上帝眼中都是宝贵的。他为每一个失落而悲伤,为每一个归向他并进入他国度的人而喜乐。如果我们像耶稣一样关爱并寻找失丧者,并在他们归向救主时欢喜快乐,也许我们的教会就会充满更多的喜乐。
15:12 按照律法,幼子的产业分额应为三分之一,而长子则得三分之二(申命记21:17)。通常是在父亲过世后才会分家产,尽管有些父亲会选择提前分配财产,并退休不再管理家业。这个故事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是幼子主动提出分家产的请求,这表现出他对父亲作为家庭之主的权威极其轻视与傲慢。
15:15-16 根据摩西律法,猪是不洁净的动物(利未记11:2-8;申命记14:8),不可以吃,也不能作为祭品。为了避免沾染污秽,犹太人甚至不愿触碰猪。喂猪对犹太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羞辱,而这个年轻人竟然愿意吃猪所吃的食物,这种堕落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他的确是堕落到了谷底。
15:17 这位幼子就像许多叛逆不成熟的人一样,他渴望自由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结果必须跌入人生低谷,才幡然醒悟。有些人必须经历极大的悲伤与悲剧,才会仰望那唯一能帮助他们的——耶稣。你是否正试图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自私地排斥任何责任和承诺?在你触底之前,停下来仔细思考。这样你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省去许多痛苦。
15:20 在前两个比喻中,那寻找者是主动去寻找银币和羊,因为它们无法自己归回。而在这个故事中,父亲是守望和等待的。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但他预备好了,当儿子回转时就迎接他。同样地,上帝的爱是恒久、忍耐且充满接纳的。他会寻找我们,给予我们回应的机会,但他不会强迫我们来到他面前。就像这个父亲一样,上帝耐心等待我们醒悟并归向他。
15:24 那只羊因愚昧而迷失(15:4),银币并非因自身过错而遗失(15:8),而儿子则因自私而离开(15:12)。无论人是为何、又是如何迷失的,上帝的大爱都愿意伸手寻找并拯救罪人。
15:25-31 长子很难接受悔改归来的弟弟,我们在今天面对类似“浪子”时,也常有同样的难处。那些在声名狼藉的罪恶生活之后悔改的人,常被人怀疑;教会有时不愿接纳他们成为会友;家人也常难以原谅并欢迎他们回归。但我们应当像天上的天使那样欢喜快乐,当一个偏离信仰的人悔改并归向上帝时。我们应像父亲一样,全心接纳和欢迎悔改的人,给予他们在信仰道路上成长所需的支持和鼓励。
15:30 在浪子的故事中,父亲的反应与长子的形成鲜明对比。父亲因着满腔的爱而选择饶恕;长子则因心中充满苦毒而拒绝饶恕。他的怨恨使他同样远离了父亲的爱,就像他弟弟先前那样。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去饶恕他人。如果你拒绝饶恕人,就错失了一个体验喜乐、与人分享喜乐的宝贵机会。让你的喜乐增长吧:饶恕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15:32 在耶稣的比喻中,长子象征法利赛人。他们因罪人被接纳进入神的国而感到愤怒与不满。毕竟,法利赛人心里想:“我们为上帝牺牲了这么多!”我们也很容易嫉妒上帝赦免那些我们认为罪大恶极之人。但如果我们的自义使我们无法为别人归向耶稣而喜乐,那我们就与法利赛人没有分别。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