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8 - 执着的寡妇与法利赛人和税吏 (附应用注释)

路加福音 18 - 执着的寡妇与法利赛人和税吏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路加福音 18


寡妇和法官的比喻

1 耶稣对门徒讲了一个比喻,为了要他们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2 他说:“某城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人。 3 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冤家,求你给我伸冤。’ 4 他很久不受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人, 5 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纠缠我。’” 6 主说:“你们听这不义的官所说的话。 7 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岂会延迟不给他们伸冤吗? 8 我告诉你们,他很快就要给他们伸冤。然而,人子来的时候,能在世上找到这样的信德吗?”


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

9 耶稣向那些自以为义而藐视别人的人讲了这比喻: 10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11 法利赛人独自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12 我每周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献上十分之一。’ 13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14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为高。”


耶稣为小孩祝福

15 有人甚至连婴孩也带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16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阻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接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绝不能进去。”


富足的官寻求永生

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善良的老师,我该做什么事才能承受永生?” 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善良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善良的。 20 诫命你是知道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22 耶稣听见了,就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23 他听见这些话,就很忧愁,因为他很富有。 24 耶稣见他变得很忧愁,就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25 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都能。” 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29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兄弟、父母、儿女的, 30 没有不在今世得更多倍,而在来世得永生的。”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31 耶稣把十二使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 32 他将被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向他吐唾沫, 33 并要鞭打他,杀害他;第三天他要复活。” 34 这些事门徒一点也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对他们是隐藏的;他们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治好耶利哥的盲人

35 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盲人坐在路旁讨饭。 36 他听见许多人经过,就问是什么事。 37 他们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 38 他就呼叫说:“大卫之子耶稣啊,可怜我吧!” 39 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喊叫:“大卫之子啊,可怜我吧!” 40 耶稣就站住,吩咐把他领过来,他到了跟前,就问他: 41 “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他说:“主啊,我要能看见。” 42 耶稣对他说:“你看见吧!你的信救了你。” 43 那盲人立刻看得见了,就跟随耶稣,一路归荣耀给上帝。众人看见这事,也都赞美上帝。


应用注释

18:1-14
当我们思考耶稣先前关于我们在他再来之前该如何生活的教导时,这两个关于祷告的比喻就更容易理解了。坚持祷告就是答案。坚持祷告、不中断,并不是指无休止地重复祷告词或是勉强自己进行长时间的祷告,而是指在每日为主而活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我们的请求带到神面前,相信他会回应。当我们凭信心而活时,就不该灰心丧志。神可能会叫我们等待,但他的延迟总有良善的目的。当我们持续祷告时,我们的品格、信心和盼望都会成长。

18:3
寡妇和孤儿是神的子民中最弱势的一群,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都一再强调要妥善照顾这些人。(参见出埃及记 22:22-24;以赛亚书 1:17;提摩太前书 5:3;雅各书 1:27。)

18:6-7
如果不敬畏神的审判官都会在持续施压下让步,那么满有慈爱和伟大的神岂不更会回应我们吗?坚持祷告使我们与神保持沟通,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请求有更清楚的认识,让我们思考自己真正渴望神成就什么,并帮助我们在答案到来时能认出它。如果我们知道神爱我们,就可以相信他必听我们的呼求。

18:10
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经常会去圣殿祷告,圣殿是他们敬拜的中心。

18:11-14
这位法利赛人来到圣殿,并不是为了向神祷告,而是为了当众夸耀自己的“良善”。而税吏则承认自己的罪,恳求怜悯。自义是危险的,它导致骄傲,使人轻视别人,并阻止人从神那里学习。税吏的祷告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祷告,因为我们每天都需要神的怜悯。不要让对自己成就的骄傲把你与神隔离。

18:15-16
母亲带孩子来接受拉比祝福是常有的事,这就是这些母亲聚集到耶稣身边的原因。然而,门徒们认为这些父母是在打扰耶稣,他们可能以为孩子配不上主的时间。这些小孩根本不可能理解耶稣的教导,所以何必打扰他呢?但耶稣欢迎他们,因为小孩子拥有进入神国所需的信心与信任。我们不但要引导孩子认识耶稣,也要观察他们单纯的信心和惊奇之心,以此提醒自己,这些正是我们与耶稣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18:17
一个人如何“像小孩子一样接受神的国”呢?这意味着拥有像小孩子依靠成人时所表现出的单纯、信赖的态度。这种态度与那些多疑的宗教领袖形成强烈对比,因为他们的学识反而阻碍了他们的信心。耶稣希望他的百姓享受与他同在的时光。不要让你过去的失望或怀疑剥夺你享受他同在的喜乐。即使在忙碌的日子里,也要找时间专注读经,并在你面对的问题和压力中寻求神的帮助。依靠他引导你,并完全信赖他。孩子会对爱他们的大人这样做,信徒更应当这样信靠耶稣。

18:18-27
这位官员想要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得着永生。他想让耶稣衡量和评分他的资历,或者给他一个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保证自己的永生。所以耶稣给了他一个他自知无法完成的任务。旁观的人问:“那么谁能得救呢?”耶稣的回答暗示:没有人能靠自己的行为得救。但“在人所不能的,在神却能”。救恩无法靠努力换取,只能作为神的礼物来领受(参见以弗所书 2:8-10)。

18:18-19
这位称耶稣为“良善的夫子”的官员,耶稣回应他的话,意思是:“你知道我是谁吗?”这人显然没有明白耶稣回应中的含义——他称耶稣为“良善的”其实是对的,因为耶稣确实是神。

18:22-23
这个人的财富使他生活安逸,也带来权力和地位。耶稣叫他变卖一切,实际上是触碰了他的安全感和身份的根基。这个人不明白,如果他跟从耶稣,将会比他拥有所有财富还要更有保障。耶稣并不是要求所有信徒都卖掉他们拥有的一切,虽然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主的心意。但他确实要求我们除去生活中任何比神更重要的事物。如果你的财产在你生命中占据首位,那么舍弃它反而更好。

18:26-30
彼得和其他门徒为了跟随耶稣,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舍弃了家和工作。但耶稣提醒彼得,跟随他有牺牲,也有回报。任何为基督放弃某些东西的信徒,在今生和来世都会得着偿还。例如,如果你必须放弃一份安稳的工作,你将会发现神会赐你一份稳定且永恒的关系;如果你必须放弃家人的认同,你会获得属神大家庭的爱。门徒们已经开始为跟随耶稣付出代价,耶稣说他们将会得着奖赏。不要总想着你放弃了什么,要想想你得着了什么,并为此感恩。你永远无法给予超过神的赏赐。

18:31-34
关于耶稣将要面对的事情,旧约中有多处预言,如诗篇 41:9(被出卖);诗篇 22:16-18 和以赛亚书 53:4-7(受钉十字架);诗篇 16:10(复活)。门徒们不理解耶稣的意思,显然是因为他们只专注于他所说的受死,而忽略了他所说的复活。尽管耶稣讲得非常清楚,但他们必须等到亲眼见到复活的基督,才能真正领会他话语的意义。

18:35
乞丐常常在靠近城镇的道路旁等候,因为那里人来人往,能被更多人看见。乞丐通常身有残疾,无法谋生。当时也缺乏医疗帮助,人们往往忽略了照顾有需要之人的责任(利未记 25:35-38)。因此,乞丐几乎没有摆脱卑微生活的希望。但这个瞎眼的乞丐却将希望寄托在弥赛亚身上。他毫不羞耻地呼求耶稣的注意,耶稣说是他的信心让他得以看见。无论你的处境多么绝望,只要你凭信心呼求耶稣,他必帮助你。

18:38
这个瞎子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这是对弥赛亚的称呼(以赛亚书 11:1-3)。这说明他认出耶稣就是那位人们期盼已久的基督。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贫穷、瞎眼的乞丐却能认出耶稣是弥赛亚,而那些目睹耶稣神迹的宗教领袖们却因属灵的眼瞎而拒绝承认他的身份。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