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马太福音 26
杀害耶稣的阴谋
1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 2 “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出卖,钉在十字架上。” 3 那时,祭司长和百姓的长老聚集在那称为该亚法的大祭司的院里。 4 大家商议要设计捉拿耶稣,把他杀掉。 5可是他们说:“不可在过节的日子,恐怕百姓生乱。”
在伯大尼受膏
6 耶稣在伯大尼的痲疯病人西门家里, 7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 8 门徒看见就很不高兴,说:“何必这样浪费呢! 9 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 10 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11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但是你们不常有我。 12 她把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准备的。 13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都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来记念她。”
犹大出卖耶稣
14当时,十二使徒中有一个叫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 15 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给了他三十块银钱。 16 从那时候起,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与门徒同守逾越节
17 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来问耶稣:“你要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吃逾越节的宴席呢?” 18 耶稣说:“你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对他说:‘老师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要和我的门徒在你家里守逾越节。’” 19 门徒遵照耶稣所吩咐的去预备了逾越节的宴席。 20 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使徒坐席。 21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22 他们就非常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主,该不是我吧?” 23 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要出卖我的。 24 人子要去了,正如经上所写有关他的;但出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没有出生倒好。” 25 出卖耶稣的犹大回答他说:“拉比,该不是我吧?”耶稣说:“你自己说了。”
设立主的晚餐
26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 27 他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 28 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许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29 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与你们同喝新的那日子。”
30 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预言彼得不认主
31 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
‘我要击打牧人,
羊就分散了。’
32 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之前往加利利去。” 33 彼得回答他说:“即使众人为你的缘故跌倒,我也绝不跌倒。” 34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35 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绝不会不认你。”所有的门徒都是这样说。
在客西马尼祷告
36 耶稣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他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我到那边去祷告。” 37 于是他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他忧愁起来,极其难过, 38 就对他们说:“我心里非常忧伤,几乎要死;你们留在这里,和我一同警醒。” 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如果可能,求你使这杯离开我。然而,不是照我所愿的,而是照你所愿的。” 40 他回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一小时吗? 41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陷入试探。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42 他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须我喝,就愿你的旨意成全。” 43 他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 44 耶稣又离开他们,第三次去祷告,说的话跟先前一样。 45 然后他来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在睡觉安歇吗?看哪,时候到了,人子被出卖在罪人手里了。 46 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出卖我的人快来了。”
耶稣被捕
47 耶稣还在说话的时候,十二使徒之一的犹大来了,还有一大群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百姓的长老那里跟他同来。 48 那出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亲谁,谁就是。你们把他抓住。” 49 犹大立刻进前来对耶稣说:“拉比,你好!”就跟他亲吻。 50 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抓住耶稣。 51 忽然,有一个和耶稣一起的人伸手拔出刀来,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只耳朵。 52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53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比十二营还多的天使来吗? 54 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发生的话怎么应验呢?” 55 就在那时,耶稣对众人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抓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坐在圣殿里教导人,你们并没有抓我。 56 但这整件事的发生,是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那时,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耶稣在议会受审
57 抓耶稣的人把他带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去,文士和长老已经在那里聚集。 58 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直到大祭司的院子,进到里面,就和警卫同坐,要看结局怎样。 59 祭司长和全议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处死他。 60 虽然有好些人来作假见证,总找不到实据。最后有两个人前来, 61 说:“这个人曾说:‘我能拆毁上帝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 62 大祭司就站起来,对耶稣说:“这些人作证告你的事,你什么都不回答吗?” 63 耶稣却不言语。大祭司对他说:“我指着永生上帝命令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基督—上帝的儿子?” 64 耶稣对他说:“你自己说了。然而,我告诉你们,
此后你们要看见人子
坐在权能者的右边,
驾着天上的云来临。”
65 大祭司就撕裂衣服,说:“他说了亵渎的话,我们何必再要证人呢?现在你们已经听见他这亵渎的话了。 66 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回答:“他该处死。” 67 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打他耳光的, 68 说:“基督啊,向我们说预言吧!打你的是谁?”
彼得三次不认主
69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进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起的。” 70 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71 他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起的。” 72 彼得又不承认,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 73 过了不久,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的确是他们一伙的,你的口音把你显露出来了。” 74 彼得就赌咒发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刻鸡就叫了。 75 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应用注释
26:3-5 这是一个蓄意的阴谋,要杀害耶稣。若没有这个阴谋,群众舆论很可能不会反对耶稣。事实上,因为耶稣广受欢迎,宗教领袖们害怕在逾越节期间逮捕他。他们不想因所采取的行动而引发耶稣门徒的暴动。后来,比拉多也因惧怕群众暴动而被迫判耶稣钉十字架(27:23-24)。
26:3 该亚法是耶稣传道时期的在任大祭司。他是前任大祭司亚那的女婿。罗马政府掌控着政治和宗教领袖的任命程序。该亚法担任大祭司长达十八年,远超过大多数人,显示他善于与罗马人合作。他也是第一个无意中提到耶稣可以为民死的人(约翰福音 11:49-50)。
26:6-13 马太和马可将这事件记在最后的晚餐前,而约翰则记在耶稣荣耀进城之前。在这三本福音书中,约翰所列的时间顺序最可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记得,福音书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准确记录耶稣的信息,而不是按时间顺序记录他的生平。马太和马可可能是特意将这件事安排在此,以对比马利亚的完全奉献和接下来犹大的背叛。
26:7 这位妇女就是马利亚,她是马大和拉撒路的妹妹,住在伯大尼(约翰福音 12:1-3)。玉瓶是由半透明的石膏石雕成,用来盛装香膏的容器。
26:8 所有门徒都感到不满,但约翰的福音特别指出加略人犹大尤其不满(约翰福音 12:4-6)。
26:11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申命记 15:11 的话:“你们中间常有穷人。”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忽视穷人的需要。圣经一直不断地教导我们要关心有需要的人。申命记紧接着也说:“所以我吩咐你们,总要向你地上的困苦穷人张开手。”耶稣这话的重点,是强调马利亚为他所献出的特别牺牲。
26:13 马利亚这无私的行为将永远被人记念。当门徒们误解耶稣的使命,还在为将来在国度中谁为大而争吵时,当宗教领袖顽固不信并图谋杀害耶稣时,这位妇女却全心全意地爱耶稣,把一切都献上,没有任何牺牲是她为主不能做的。她是我们众人效法的榜样,献上对救主完全的爱与忠诚。
26:14-15 为什么犹大要出卖耶稣?犹大和其他门徒一样,原本期望耶稣发动政治革命,推翻罗马统治。但耶稣的事工却不是照他所期待的发展。作为管钱的,他理所当然以为自己将在耶稣的新政府中担任要职(其他门徒也有类似的期望,见马可福音 10:35-37)。然而,当耶稣称赞马利亚倒上那价值一整年工资的香膏时,犹大可能意识到耶稣的国度并非政治性的,而是属灵的。这必定令他感到失望和愤怒。犹大对金钱和地位的贪婪若继续跟随耶稣将无从实现,于是他决定用背叛换取金钱和宗教领袖的支持。
26:15 马太是唯一记载犹大出卖耶稣所收金额的福音书作者——三十块银钱,这正是一个奴隶的价钱(出埃及记 21:32)。宗教领袖原本打算在逾越节之后才捉拿耶稣,但犹大的主动提议让他们提前行动。
26:17 逾越节只在一个晚上、一顿饭中庆祝,而无酵节则紧随其后,为期七天。百姓为纪念祖先出埃及时来不及发酵面团,因此除尽家中一切酵。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成千上万人涌入耶路撒冷过节。(关于逾越节的庆祝方式,可参见马可福音 14:1 和出埃及记 12 章的注释。)
26:23-24 在耶稣的时代,人们有时会将手蘸入同一个碗里取食。耶稣提到经上早已记载的事,可能指的是以赛亚书 53:7-9。
26:26 这些描述耶稣动作的词语,与他喂饱五千人的记载相同(14:19):拿起饼,祝谢,掰开,递给门徒。圣餐有几个不同的称呼,每个名称都呈现出不同的意义。称为“主的晚餐”是因它纪念耶稣与门徒共进的逾越节晚餐;称为“感恩祭”(Eucharist)是因我们借此感谢神的救赎之恩;称为“圣餐”(Communion)是因我们藉此与神、与众信徒相交。当我们吃饼喝杯时,应当安静省思,纪念耶稣的受死和他再来的应许,满心感恩神的恩赐,并喜乐地与基督和信徒一同团契。
26:28 耶稣的血与新约有何关系?旧约时代的人只能藉着祭司和动物的血才能亲近神。而如今,因耶稣的死,我们可以凭着信心直接来到神面前,被神接纳(罗马书 3:21-24)。 旧约只是新约的影儿(耶利米书 31:31;希伯来书 8:1-13),预示将来耶稣要成为最终且完全的赎罪祭。不是坛上被宰杀的无瑕羔羊,而是神完美的羔羊在十字架上被杀——一位无罪的牺牲,使我们的罪得以一次永远地赦免。凡信靠耶稣的人都能领受这赦罪的恩典。
26:29 耶穌再次向門徒保證祂將戰勝死亡,並將來會與他們一同在神的國度中歡宴。接下來的幾小時雖會看似失敗,但不久後門徒將親身經歷聖靈的大能,見證福音廣傳的奇蹟。而將來,他們必在神的新國度中再次團聚。
26:30 門徒所唱的詩可能來自詩篇 115 到 118 篇,這是逾越節晚餐中傳統所唱的詩篇。
26:35 所有門徒都表示他們寧死也不會否認耶穌,但數小時後他們卻四散逃離。言語容易,但真正的信心是在困境中經得起考驗的。你的信心是否堅固,能夠承受試煉的熬煉?
26:37-38 耶穌為即將面對的肉體痛苦、因成為贖罪祭而與父神暫時分離,以及擔當世人罪惡的死亡而極度痛苦。祂雖有神性,但作為人子,祂也經歷掙扎(參來 5:7-9)。正因祂曾經歷痛苦,祂能體會我們的苦楚。祂順服的力量來自於與父神的關係,這也是我們力量的來源(參約 17:11, 15-16, 21, 26)。
26:39 耶穌在禱告中請求若可行就挪去這苦杯,但祂並非抗拒父神的旨意,而是重申祂願順服。這禱告顯明祂真實的人性和深切的痛苦。無罪的神子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得以免於永遠的痛苦和與神隔離。
26:39 在苦難中,人們常希望知道未來或明白受苦的原因。耶穌明知將發生什麼,也知道其意義,即便如此,祂的掙扎仍極為劇烈,遠超我們所面對的一切。要能說出「願祢的旨意成就」,需要對神計畫堅定的信靠,也需要每一步的禱告與順服。
26:40-41 耶穌藉彼得的打盹警告他將面對的試探。勝過試探的方法是警醒並禱告。警醒意味著意識到試探的可能,察覺其隱藏的方式,並在靈裡有裝備。因為試探常攻擊我們最脆弱之處,我們無法靠自己勝過,禱告至關重要,因神的力量能堅固我們的防線,擊敗撒但的權勢。
26:48 猶大與眾人約定以親吻作為指認耶穌的方式。這並非羅馬士兵根據法律的逮捕,而是宗教領袖自行進行的行動。猶大這樣做,不是因耶穌難以辨認,而是他要充當正式的控告者,以便審判。猶大知道耶穌常去的退修地點,便帶人前往那裡,避免群眾干預。
26:51-53 割下僕人耳朵的人是彼得(參約 18:10)。彼得想阻止眼前看似的失敗,卻不知耶穌必須受死才能得勝。但耶穌完全順服父神的旨意。祂的國不是靠刀劍征服,而是靠信心與順服。路加福音 22:51 記載耶穌醫治了那僕人的耳朵。
26:55 宗教領袖其實隨時都能逮捕耶穌,但他們選擇在夜裡行動,因為害怕跟隨耶穌的群眾(參 26:5)。按猶太教的規定,公會不得在夜間開會,被控告者也不能接受秘密審問,因此這夜間審訊是非法且違反猶太律法的。
26:56 數小時前,這群人還說寧死也不會拋棄主(參 26:35 註釋),但此刻他們都逃走了。
26:57 當晚早些時候,耶穌先被舊任大祭司亞那審問(亞那是該亞法的岳父),後被送往該亞法家中(參約 18:12-24)。由於他們急於趕在安息日前(不到 24 小時內)完成審訊並定罪耶穌,因此選擇在夜間於該亞法家中進行,而不是等待白天在聖殿內開庭。
26:59 公會是猶太人中最具權力的宗教與政治機構。雖然羅馬掌控整體政權,但猶太人仍被允許處理宗教與部分民事爭議,因此公會掌握許多影響日常生活的決策權。但定死罪仍需羅馬政府批准(參約 18:31)。
26:60-61 公會企圖找人作假證,曲解耶穌的教導。最後,他們找到兩個人,扭曲耶穌關於聖殿的話,指控他說自己能拆毀聖殿,這被認為是褻瀆神的狂言。實際上,耶穌曾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 2:19),他指的是自己的身體而非建築物。諷刺的是,宗教領袖正要照著耶穌所說的毀壞他的身體,而三天後他將從死裡復活。
26:64 耶穌明確宣告自己的王權與神性。祂自稱「人子」,即表明自己是彌賽亞,聽眾都很清楚這點。祂的話語呼應但以理書 7:13-14 中的異象,人子得著權柄、榮耀與治理權。詩篇 110:1-2 描述祂在神右邊的尊榮與能力。「駕著天上的雲」象徵神施行審判的權能。有一天,耶穌將審判那些控告祂的人。耶穌知道這番宣告會導致祂被定罪,但祂並不驚慌,反而平靜、勇敢而堅定,因為祂正行在神的旨意中,這旨意將帶來所有信祂之人的救恩。
26:65-66 大祭司指控耶穌犯了褻瀆罪——自稱為神。對猶太人而言,這是極重的罪,按利未記 24:16 應處以死刑。宗教領袖根本不願考慮耶穌話語可能是真理。他們早已決定要殺祂,這決定不但定了耶穌的死,也決定了他們自己的結局。就像公會的成員一樣,你也必須做出抉擇:耶穌的話是褻瀆,還是真理?這個抉擇關乎永恆。
26:69-75 彼得的否認有三個階段:(1) 他裝作不明白問題,轉移話題以避人耳目;(2) 他起誓否認認識耶穌;(3) 他發咒說自己不認識耶穌。信徒否認耶穌,往往起初是很微妙的,例如假裝不認識祂,或在談及信仰時閃避話題、聲稱自己對宗教了解不足。若受到更多壓力,就可能進一步公開否認與神的關係。若你發現自己經常閃避談論耶穌,要小心,這可能是走向否認祂的開始。
26:72-74 彼得起誓並發咒否認耶穌,並非指他講了髒話,而是如同在法庭上那種莊嚴的起誓。他是在發誓自己不認識耶穌,甚至咒詛自己,如果說謊就願受神審判。他的意思是:「若我說謊,願神擊殺我。」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