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马太福音 27
耶稣被解送给彼拉多
1 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百姓的长老商议要处死耶稣, 2就把他绑着,解去,交给彼拉多总督。
犹大之死
3 这时,出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银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 4 说:“我出卖了无辜人的血有罪了。”他们说:“那跟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5 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6 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圣殿的银库里。” 7 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用来埋葬外乡人。 8 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做“血田”。 9 这就应验了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他们用那三十块银钱,就是以色列人给那被估定的人所估定的价钱, 10 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11 耶稣站在总督面前,总督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是你说的。” 12 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 13 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作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 14 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总督觉得非常惊讶。
耶稣被判死刑
15 总督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的意愿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16 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 17 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18 总督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 19 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因他受了许多的苦。” 20 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要求释放巴拉巴,除掉耶稣。 21 总督回答他们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 22 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 23 总督说:“为什么?他做了什么恶事呢?”他们更加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 24 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 25 众人都回答:“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26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后交给人钉十字架。
士兵戏弄耶稣
27 总督的兵把耶稣带进总督府,把全营的兵都聚集在耶稣那里。 28 他们脱了他的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的袍子, 29 用荆棘编了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芦苇秆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万岁,犹太人的王!” 30 他们又向他吐唾沫,拿芦苇秆打他的头。 31 他们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又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耶稣被钉十字架
32 他们出去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强迫他同去,好背耶稣的十字架。 33 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就是“髑髅地”。 34 士兵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不肯喝。 35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然后抽签分了他的衣服, 36 又坐在那里看守他。 37 他们在他头上方安了一个罪状牌,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38 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39 从那里经过的人讥笑他,摇着头, 40 说:“你这拆毁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救救你自己吧!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呀!” 41 众祭司长、文士和长老也同样嘲笑他,说: 42 “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 43 他倚靠上帝,上帝若愿意,现在就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上帝的儿子’。” 44 和他同钉的强盗也这样讥讽他。
耶稣之死
45 从正午到下午三点钟,遍地都黑暗了。 46 约在下午三点钟,耶稣大声高呼,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47 站在那里的人,有的听见就说:“这个人呼叫以利亚呢!” 48 其中有一个人立刻跑去,拿海绵蘸满了醋,绑在芦苇秆上,送给他喝。 49其余的人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不来救他。” 50 耶稣又大喊一声,气就断了。 51 忽然,殿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震动,磐石崩裂, 52坟墓也开了,有许多已睡了的圣徒的身体也复活了。 53 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 54 百夫长和跟他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和所经历的事,非常害怕,说:“他真是上帝的儿子!” 55 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地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事他的; 56 其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瑟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
耶稣的安葬
57 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58 这人去见彼拉多,请求要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 59 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的细麻布裹好, 60 然后把他安放在自己的新墓穴里,就是他凿在岩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然后离开。 61 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
封石妥守
62 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 63 说:“大人,我们记得那迷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天后我要复活。’ 64 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天,恐怕他的门徒来把他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他从死人中复活了。’这样的话,那后来的迷惑就比先前的更厉害了。” 65 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 66 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
应用注释
27:1-2 猶太宗教領袖必須說服羅馬政府判耶穌死刑,因為他們自己沒有這樣的權力。羅馬人已經剝奪了猶太人執行死刑的權力。從政治角度來看,由別人來執行耶穌的死刑對宗教領袖來說也較有利,這樣群眾就不會將責任歸咎於他們。他們以褻瀆神的宗教罪名逮捕耶穌,但這種控訴在羅馬法庭上不成立,所以他們轉而使用政治指控,聲稱耶穌自稱為王,是對該撒的威脅。
27:2 彼拉多是主後 26 至 36 年撒馬利亞和猶太地區的羅馬總督,耶路撒冷就位於猶太。彼拉多常藉機展現他對猶太人的權威,例如曾動用聖殿庫銀修建水道,因此他在猶太人中很不得人心。但宗教領袖若要除掉耶穌,非找他不可。諷刺的是,當猶太人耶穌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時,彼拉多卻認定祂無罪,甚至找不出任何罪證。
27:3-4 猶大是耶穌的正式控告人(參 26:48 註),他後來想撤銷指控,但宗教領袖拒絕停止審判。也許猶大出賣耶穌,是想逼耶穌發動反抗羅馬的行動,但這如意算盤落空了。無論他的動機為何,他最終後悔並想回頭,但已經太遲。許多我們發動的計劃一旦啟動就難以回頭,因此我們在行動前要仔細考慮後果,免得日後懊悔莫及。
27:4 祭司的職責原是教導人認識神、指引人過合神心意的生活,同時也作為代禱者,協助人獻祭贖罪。猶大回到他們面前,承認自己犯罪,卻只得到一句:「那是你自己的事。」他們不但拒絕彌賽亞,也拒絕履行祭司的職責。
27:5 馬太記載猶大吊死,但使徒行傳 1:18 說他墜地腹裂。最合理的解釋是,他上吊時所用的樹枝斷裂,導致他跌落地面,腹部破裂。
27:6 這些祭司曾毫無愧疚地付錢給猶大,賄賂他出賣無辜者;但當猶大把錢還回來時,他們卻因這筆錢是「血價」而不敢再納入聖殿庫銀。可見他們對耶穌的仇恨已經扭曲了他們對是非對錯的判斷。
27:9-10 這預言出自撒迦利亞書 11:12-13,也可能與耶利米書 18:1-4、19:1-11 或 32:6-15 有關。在舊約時代,耶利米被認為是某些先知書的彙編者,或許因此這裡引用的名字是耶利米而非撒迦利亞。
27:12 宗教領袖在彼拉多面前控告耶穌的罪名,與他們最初逮捕耶穌的理由不同。他們原本是以耶穌自稱為神的褻瀆罪逮捕祂,但這罪名在羅馬法律下無效,所以他們捏造出對羅馬政權有威脅的政治罪名,如勸人不納稅、自稱為王、煽動暴亂等。這些指控都是虛假的,但宗教領袖一心要置耶穌於死地,甚至違反了不可作假見證和不可殺人的誡命(出埃及記 20:13、16)。
27:14 耶穌的沉默應驗了以賽亞書 53:7 的預言。彼拉多驚訝於耶穌完全不為自己辯護。他看得出這是一場陰謀,並想釋放耶穌,但他也正受到羅馬方面維穩的壓力,絕不能再容許叛亂發生——尤其是為了一個外表安靜、看似微不足道的人。
27:15-16 巴拉巴曾參與反抗羅馬政府的暴動(馬可福音 15:7),雖然是羅馬的敵人,卻可能被猶太人視為英雄。諷刺的是,巴拉巴所犯的罪正是耶穌被控告的罪。巴拉巴的名字可能意為「父之子」或「老師之子」,這正是耶穌在神面前的身分。
27:19 作為應該執行公義的領袖,彼拉多更關心政治利益,而不是正義。他本有多次機會做出正確決定——他的良心知道耶穌是無罪的,羅馬法律也不允許處死無辜者,他的妻子更因夢境勸他釋放耶穌。但彼拉多因害怕群眾而妥協,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定耶穌的罪。
27:21 群眾的態度變化無常。這些人中許多幾天前還為耶穌歡呼,以為祂要建立天國,但到了星期五,當耶穌看似失敗無力時,他們就轉而憎恨祂。在群眾的壓力下,耶穌的朋友們也因害怕而不敢出聲。
27:21(重點補充) 面對明確選擇時,百姓寧願選擇一個革命分子和殺人犯,也不要神的兒子。今天,許多人仍在做出同樣的選擇。他們寧可選擇眼前看得見的人力權勢,也不願接受神兒子所賜永恆的救恩。
27:24 起初彼拉多猶豫,不願批准宗教領袖釘耶穌十字架。他看得出這些人只是因為嫉妒耶穌受歡迎才想除掉祂。但當猶太人威脅要控告彼拉多叛逆該撒(約翰福音 19:12),他就動搖了。歷史記載猶太人曾因彼拉多一再無視他們傳統而威脅向羅馬提出控訴,若真如此,他極可能被召回羅馬,失去官位。彼拉多的職責之一就是維持地區和平,因羅馬無法派駐大量駐軍。
27:24(重點補充) 彼拉多試圖逃避責任,洗手象徵他與這事無關,但實際上他選擇隨群眾的意見,允許釘耶穌十字架。他的手雖洗淨,罪責仍在。逃避決定並不能抹去責任,只會給人一種虛假的平安感。不要找藉口,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27:27 一「隊」士兵約有兩百人,是羅馬軍團的一個編制單位。
27:29 許多人至今仍嘲笑基督徒的信仰,但信徒可以從耶穌的經歷中得著安慰——祂曾受到最深的羞辱與譏諷。雖然嘲諷會讓人受傷,但我們不應因此動搖信仰(參 5:11-12)。
27:32 被判處死刑的人必須親自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到刑場。耶穌因鞭打已極度虛弱,無法再背負祂的十字架。於是,有一個旁觀者西門被迫替祂背十字架。西門來自北非的古利奈,可能是成千上萬來過逾越節的猶太人之一。
27:33 哥各他(意為「髑髏地」)的名稱可能源於其地形外觀。這地點可能是一個常用的刑場,設於城外顯眼處,用以對潛在罪犯起警戒作用。
27:34 有人將加了苦膽的酒給耶穌喝,這種酒通常用來減輕痛苦,但耶穌拒絕了。苦膽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麻醉劑。耶穌選擇保持清醒,以完全意識來承受痛苦。
27:35 士兵通常會將被釘十字架者的衣服據為己有。他們為耶穌的衣服拈鬮分配,應驗了大衛在詩篇 22:18 的預言。詩篇第 22 篇與耶穌的受難有多處呼應。
27:40 這句譏諷正是在公會審訊耶穌時用來指控祂的話(26:61)。諷刺的是,耶穌當時正是在實現祂自己所說的預言。作為完全順服天父旨意的神之子,祂沒有從十字架上下來。
27:44 後來,與耶穌同釘的一個強盜悔改,耶穌應許他將與祂同在樂園裡(路加福音 23:39-43)。這位強盜的反應鼓勵了歷世歷代的人:即使是被定罪的罪犯,也能得救。神願意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悔改並相信耶穌。耶穌當時並未詳述天堂的細節,但我們可以確信,只要現在承認耶穌為主與救主,將來死後就必與祂同在(使徒行傳 2:21;羅馬書 10:13)。
27:45 我們不知道這黑暗是如何出現的,但很明顯是神所造成的。耶穌是創造世界的主,整個自然界都在見證祂死的嚴重性,祂的朋友和敵人在這沉重的黑暗中都沉默下來。那個星期五下午的黑暗既是身體感受到的,也是靈性上的。
27:46 耶穌並不是在質疑神,而是在引用詩篇第22篇的第一句,表達祂深深的痛苦。祂為世人的罪擔當刑罰,這使祂在人性上暫時與天父隔絕。這正是祂在客西馬尼園中懇求神將“這杯”挪去時所害怕的(馬太福音26:39)。肉體的痛苦雖然極大,但這種與父神的分離更為痛苦。耶穌承受了這一切的苦與死,使我們不必經歷永遠與神隔絕的痛苦。
27:47 旁觀者誤解了耶穌的話,以為祂在呼喚以利亞。因為以利亞沒有經歷死亡就被接升天(列王記下2:11),人們便相信他會在患難中回來拯救他們(瑪拉基書4:5)。在每年的逾越節晚餐中,每個家庭都會特意為以利亞預備一個空位,表示對他再來的期待。
27:51 聖殿有三個主要部分:外院、聖所(只有祭司可進入)和至聖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才能進入,為全國贖罪;見利未記16章)。當耶穌死時,隔開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象徵著神與人之間的隔閡已被除去。這完全是神的作為,沒有人可以從上往下把幔子撕裂。現在所有人都能因基督的犧牲坦然來到神面前(見希伯來書9:1-14;10:19-22)。
27:52-53 耶穌的死伴隨至少四個神蹟:黑暗降臨、聖殿幔子裂開、地震、死人復活。因此,耶穌的死不可能不被注意。眾人都知道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27:57-58 亞利馬太人約瑟是耶穌的暗中門徒。他是一位宗教領袖,也是公會中受尊敬的成員(馬可福音15:43)。當眾門徒都逃走時,這位原本暗中跟隨耶穌的猶太領袖勇敢地站出來,請求將耶穌的身體領回並加以安葬,做了合神心意的事。
27:60 耶穌所葬的墳墓很可能是人手挖鑿於石灰岩山丘中的洞穴,這些洞穴通常足夠大到可以讓人走進去。
27:64-66 宗教領袖比門徒更認真對待耶穌有關復活的話語。門徒忘了耶穌曾預告祂的復活(20:17-19),但宗教領袖卻記得,並採取行動防止復活的事情發生(或防止造假)。他們對耶穌死後仍然感到害怕,就像祂還活著時一樣。他們採取了一切防範措施來確保祂的屍體不會被人挪走。因墳墓鑿在岩石中,只有一個入口,封墓的方法是將繩子橫跨在入口石上,兩端用泥封住。但他們進一步要求派兵守衛墓門。法利賽人無法明白,沒有任何石頭、封印、守衛或軍隊能阻止神的兒子從死裡復活。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