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5 - 八福 (附应用注释)

马太福音 5 - 八福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马太福音 5


山上宝训

1 耶稣看见这一群人,就上了山,坐下后,门徒到他跟前来, 2 他开口教导他们说:


论福

3 “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4 哀恸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5 谦和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7 怜悯人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蒙怜悯。

8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9 缔造和平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10 为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要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很多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迫害他们。”


盐和光

13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它不再有用,只好被丢在外面,任人践踏。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要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把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论律法

17 “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而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直到一切都实现。 19 所以,无论谁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导人也这样做,他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谁遵行并如此教导人的,他在天国里要称为大。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绝不能进天国。”


论发怒

21 “你们听过有对古人说:‘不可杀人’;‘凡杀人的,必须受审判。’ 22 但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必须受审判;凡骂弟兄是废物的,必须受议会的审判;凡骂弟兄是白痴的,必须遭受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祭物的时候,若想起有弟兄对你怀恨, 24 就要把祭物留在坛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祭物。 25 你同告你的冤家还在路上,就要赶快与他讲和,免得他把你送交给法官,法官交给警卫,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就是有一个大文钱还没有还清,你也绝不能从那里出来。”


论奸淫

27 “你们听过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但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就把它挖出来,丢掉。宁可失去身体中的一部分,也不让整个身体被扔进地狱。 30 若是你的右手使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身体中的一部分,也不让整个身体下地狱。”


论休妻

31 “又有话说:‘无论谁休妻,都要给她休书。’ 32 但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除非是因不贞的缘故,否则就是使她犯奸淫了;人若娶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论起誓

33 “你们又听过有对古人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但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上帝的宝座。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王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论报复

38 “你们听过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但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另一边也转过去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跟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论爱仇敌

43 “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做吗? 47 你们若只请你弟兄的安,有什么比别人强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做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如同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应用注释

5:1-7:29 以马太福音5-7章被称为山上宝训,因为耶稣是在迦百农附近的山坡上讲的。这篇“讲道”可能持续了几天。在其中,耶稣教导人们神的国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在他的国度里,地位、权威和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心里对神的忠诚顺服,这会导致对神和他人的真诚爱心,并改变人的生命、社区和国家。山上宝训挑战了当时傲慢和律法主义的宗教领袖,呼吁他们回到旧约先知的信息中,像耶稣一样,教导人们真心敬拜神、爱人如己比宗教仪式更为重要。

5:1-2 巨大的群众跟随耶稣——他成了小镇上的话题,每个人都想见他、听他说话。门徒们,作为这位受欢迎人物的亲密伙伴,肯定会感到有些自豪、重要和占有欲。与耶稣在一起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声望,还带来了获得金钱和权力的机会。
     群众又一次聚集起来。但在向他们讲道之前,耶稣把门徒拉到一边,警告他们作为他同伴所会面临的诱惑。他定义了他的新国度社区。耶稣的意思是,不要寻求或期望名声和财富,也不要对悲伤、饥饿和逼迫感到惊讶。耶稣的教导与耶路撒冷大多数领袖的教导大不相同。尽管如此,耶稣向门徒保证,神会奖励他们,尽管也许不是在这一生。跟随耶稣的过程中,可能有时候会带来巨大的欢迎,但也会预料到嘲笑、蔑视甚至逼迫,因为耶稣的福音对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可能是令人反感的。如果我们不按照耶稣在这篇讲道中的话语去生活,我们会发现自己只是在利用神的话语来推动个人利益。

5:3-12 这部分耶稣的教导常常被称为八福。这些经文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1)它们是所有信徒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2)它们对比了国度的价值观(永恒的)和世界的价值观(暂时的)。(3)它们对比了法利赛人的表面“信仰”和耶稣要求的真正信仰。(4)它们展示了旧约的期望将在新国度中得到实现。八福不是多选题,好像你可以挑选你喜欢的部分并忽略其他部分。它们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耶稣完美地体现了这些教义,我们也必须以他为榜样去生活。

5:3-12 每一条八福都告诉我们如何蒙神祝福。蒙福意味着比单纯的快乐更深远。它描述了属于神国度的人所处的幸运或特权地位。八福并没有承诺世俗的快乐或繁荣。蒙神祝福意味着经历希望和喜乐,这与外在的环境无关。为了打开这扇通向希望和喜乐的大门,通向最深层的幸福,我们必须跨越痛苦、牺牲和转变的门槛。

5:3-12 随着耶稣宣布天国临近(4:17),人们自然会问:“我如何才能进入神的国度?”耶稣说,神的国度与世俗的国度组织不同。在天国里,财富、权力和权威并不重要。首要的品质是谦卑,认识到自己需要神。天国的子民寻求与世人不同的祝福和好处,他们的态度也不同。你的态度是否反映了你国王耶稣的谦卑和自我牺牲?

5:3-5 耶稣用看似矛盾的话语开始他的讲道。但神的生活方式通常与世界的方式相悖。耶稣的生活无疑与当时的社会常态和生活方式相悖。如果你想为神而活,你必须准备好说和做那些对世界来说可能显得奇怪的事,那些别人可能不理解或接受的事。你必须愿意在别人索取时给予,在别人恨时去爱,在别人虐待时去帮助。通过放下自己的权利去服侍他人,你终有一天会得到神为你预备的一切。

5:11-12 耶稣说,当我们因信仰遭受逼迫时,要喜乐。逼迫可以是好的,因为它(1)让我们把眼光从地上的奖励转移,(2) 去除表面的信仰,(3)如果我们忍耐,它能增强我们的信仰,(4)它作为例证,给跟随我们的人提供了榜样,他们通过观察我们在逼迫中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启示。我们可以安慰自己,知道神伟大的先知们也曾被逼迫过(包括以利亚、耶利米和但以理)。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许多时期和地方遭受逼迫,正是忠信的表现;没有信心的人不会引起注意。在未来,神会奖赏那些忠信的人,接纳他们进入神的永恒国度,在那里没有人再遭受逼迫。

5:13 如果盐失去了味道,它就没有价值。如果基督徒不努力影响周围的世界,他们在代表神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时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太像这个世界,我们将无法帮助或改变它;作为调味品,我们将毫无价值。基督徒不应该与其他人混为一体。然而,如果我们与非基督徒隔离,我们将失去接触他们的能力。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影响他人,就像调味品能使食物的味道更加美好一样。

5:14-16 你能藏住坐落在山上的城市吗?它的光在夜晚可以被看到很远。如果我们为耶稣而活,我们将像灯光一样发光,带着他的大爱明亮地照耀着。许多生活在属灵黑暗中的人将会被我们的光吸引,并渴望走进光明中。耶稣的光总是揭示真理。我们会通过以下方式隐藏我们的光:(1)当我们应该说话时保持沉默,(2)随波逐流,(3)否认神的真理,(4)让罪恶使我们的光黯淡,(5)不向他人解释我们的光,(6)忽视他人的需要。做真理的灯塔——不要把你的光隐藏起来,和这个世界隔绝。

5:17-20 如果耶稣来不是要废掉律法,那是不是意味着旧约的所有律法今天仍然适用我们?在旧约中,律法有三类:礼仪律法、民事律法和道德律法。
    (1)礼仪律法特别与以色列的敬拜有关(例如,参见利未记1:2-3)。它的主要目的是指向耶稣基督,因此这些律法在耶稣死与复活之后就不再必要了。虽然我们不再受礼仪律法的约束,但其背后的原则——敬拜和爱神——依然适用。法利赛人常常指责耶稣违反了礼仪律法。
(2)民事律法适用于以色列的日常生活(例如,参见申命记24:10-11)。因为现代社会和文化与那个时代和背景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具体的指导原则不能完全照搬。但是这些命令背后的原则是永恒的,应该指导我们的行为。耶稣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了这些原则。
(3)道德律法(如十诫)是神的直接命令,要求严格遵守(例如,参见出埃及记20:13)。道德律法揭示了神的本性和他对我们与他以及与他人关系的旨意,它至今仍然适用。耶稣完全遵守了道德律法。

5:17 神赐下道德和礼仪律法是为了帮助人们全心全意地爱神,并爱他人。然而,尽管这些律法在以色列历史中经常被误引用和误用,到耶稣时代,宗教领袖已经把律法扭曲成一堆令人困惑的规则,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耶稣谈到一种新的理解神律法的方式时,他实际上是在尝试让人们回到律法的原始目的。耶稣并没有反对律法本身,而是反对它被滥用和过度解读(参见约翰福音1:17)。

5:19 有些听众在众人面前是律法的专家,但他们错过了神律法的核心要点。耶稣明确表示,遵守神的律法不仅仅是解释它。学习神的律法并告诉别人遵守它,比实践它要容易得多。你在遵守神的律法方面做得怎么样?

5:20 公义意味着对神有正确的爱,从而产生与神和他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并付出正确的行动。法利赛人在努力遵守律法方面是严谨和细致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是为了取悦神。那么,耶稣为什么合理地要求我们比他们更有公义呢?法利赛人的弱点在于他们满足于表面上遵守律法,却没有让神改变他们的心(或态度)。他们看起来很好,行为虔诚,但离天国还远。神关心我们的心态,正如他关心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心表明了我们真正的忠诚在哪里。
     耶稣是在说,他的听众需要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公义(出于对神的爱),而不是法利赛人遵守律法的更加强烈的版本(那不过是法律上的遵守)。我们的公义必须(1)来自神在我们里面所做的,而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的;(2)是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3)是基于对神的敬畏,而不是为了得到人们的赞同;(4)超越守律法,活出律法背后的原则。我们应该像关心他人看不见的态度一样,关心那些所有人都看得到的行为。

5:21-22 当耶稣说“我告诉你们”时,他不是废除律法,也不是添加自己的信仰。他是在揭示神的真理,给出对神制定某一律法的更全面理解。是耶稣,而不是法利赛人,知道旧约真正的意义。例如,摩西说:“不可杀人”(出埃及记20:13);耶稣教导我们不应当因愤怒而去杀人,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在心里犯了谋杀的罪。法利赛人阅读这条律法时,认为自己没有字面上杀人,就认为遵守了这条律法。然而,他们对耶稣的愤怒已经足够,以至于他们很快会密谋杀害他,尽管他们自己不会动手。我们读神的话语时,如果没有理解神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就容易错失神话语的本意。神希望我们不仅仅遵守“该做”和“不该做”的规则,而是要改变我们的心。

5:21-22 杀人是严重的罪,但我们的愤怒也是一种大罪,因为它同样违背了神关于爱的命令。这里的愤怒指的是对某人的愤慨与愤怒,像一股积聚的苦毒。它是一种危险的情绪,随时可能失控,导致暴力、情感伤害、精神压力加剧和属灵上的损害。愤怒使我们无法培养出讨神喜悦的心灵。你是否曾为自己没有大发雷霆,而感到骄傲?自制是好的,但耶稣希望我们也能控制我们的思想。耶稣说,我们将为我们的思想和态度负责。

5:23-24 破裂的关系可能会妨碍一个人与神的关系。如果我们与朋友之间有问题或冤屈,我们应该尽快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得罪了别人,我们的敬拜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得罪了别人却仍然敬拜,那是半心半意的。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反映了我们与神关系的态度(约翰一书4:20)。

5:25-26 在耶稣的时代,欠债的人如果无法还清债务,会被投入监狱,直到债务偿还。如果没有人代为偿还,债务人可能会死在监狱里。这是实用的建议,提醒我们在争执引发更大麻烦之前,应当尽快与对方化解分歧(箴言25:8-10)。你或许永远不会遇到需要上法庭的争执,但即使是小冲突,及时争取和平也会更容易解决。从更广义来看,这些经文也提醒我们,在站在神面前之前,要尽量与弟兄姐妹们使言语和行为正确。

5:27-28 旧约律法宣告,犯奸淫是错的(出埃及记20:14)。这一命令是为了保护神所赐给男女的本质价值,并保护家庭免受破坏性力量的侵害。在这里,耶稣说,即使是有异性欲望去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关系,也违反了与配偶及他人的关系的纯洁性,因而是罪。耶稣强调,如果行为是错的,那么动机也是错的。对配偶忠诚于身体,但在思想上不忠,就是破坏了婚姻中至关重要的信任。避免婚外性行为解决了一半的问题;耶稣希望我们的心和思想得到改变,使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一致。耶稣并没有谴责对异性的自然兴趣或健康的性欲,但他警告我们不要故意、反复地让自己充满幻想,而这些幻想如果付诸实践,将对他人造成伤害。

5:27-28 有人认为既然淫乱的思想是罪,为什么不直接付诸实践呢?实施罪恶的欲望有多个危害:(1)它使人宽容罪恶,而不是停止犯罪;(2)它破坏婚姻和家庭;(3)它是故意违抗神的话语;(4)它总是除了罪人之外,还会伤害到别人。罪行比罪恶的欲望更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欲望不应付诸实践。耶稣希望我们守护我们的心思,并对异性保持正确的态度。如果你被对某个非配偶的自私欲望所吞噬,你可能需要寻求帮助。求神保守你的心思,并帮助你看待那人,像看待神所爱的孩子一样。

5:29-30 当耶稣说要割掉你的手或眼睛时,他是在说比喻的话。他并不是字面上要求挖出眼睛,因为即使是盲人也能有淫念。但如果这是唯一的选择,宁可带着一只眼睛或一只手进天堂,也比带着两只眼睛、两只手下地狱更好。我们有时容忍生活中的罪恶,如果不加以制止,它可能最终会摧毁我们。体验剔除罪恶(例如戒掉坏习惯或舍弃某些珍爱之物)的痛苦,远比追随罪恶,带来审判和定罪要好。审视你的生活,看看是否有任何东西让你犯罪,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除它。

5:31-32 离婚今天仍然像耶稣时代那样具有伤害性和破坏性。神原本设计婚姻是一个终身的承诺(创世记2:24)。当进入婚姻时,人们永远不应考虑离婚作为解决问题或摆脱看似死去的关系的办法。在这些经文中,耶稣也在攻击那些故意滥用婚姻盟约,以离婚来满足欲望,想要嫁娶其他人的人。今天你的行为是在帮助你的婚姻变得更强大,还是正在摧毁它?

5:32 耶稣说,离婚在性不忠的情况下才是允许的。这并不意味着当配偶犯了奸淫时,离婚就应该自动发生。这里翻译为“性不忠”的词语意味着一种性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承认并悔改的奸淫行为。那些发现配偶不忠的人,应该首先尽力去宽恕他们,修复并恢复这段关系。我们始终应寻找修复婚姻关系的理由,而不是离开它的借口。

5:33-37 在这里,耶稣强调了讲真话的重要性。人们破坏誓言,随意而不严肃地使用神圣的语言。遵守誓言和承诺很重要,它建立了信任,并使人类关系成为可能。圣经谴责轻率地立誓或发誓,在知道自己可能不履行誓言时给出承诺,以及在神的名下虚伪发誓(出埃及记20:7;利未记19:12;民数记30:1-2;申命记19:16-20)。誓言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信任的罪恶社会中。

5:33-37 立誓或发誓在当时是常见的,但耶稣告诉他的追随者不要使用誓言——他们的言辞本身就应该足够(参见雅各书5:12)。你是否被认为是一个讲信用的人?由于诚实显得如此稀缺,我们有时觉得必须在言语后加上“我承诺”。如果我们一直说真话,就不需要用誓言或承诺来支持我们的言辞。

5:38-42 当我们被错待时,常常第一反应是报复。然而,耶稣说我们应该对伤害我们的人做好事!我们的目标不应是算账,而是去爱和宽恕。这颠覆了我们自然的倾向,并且需要超自然的帮助。只有神才能赋予我们像他一样爱的力量。在计划报复之前,先为那些伤害你的人祷告。

5:38 神在这条有关公正惩罚的法律背后的目的是表达怜悯。这条法律是给法官们的,实际上意味着,“惩罚要与罪行相称”(见出埃及记21:23-25;利未记24:19-20;申命记19:21)。这条法律不是为了个人复仇而设的。它们的目的是限制复仇,帮助法院施行既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宽松的惩罚。然而,有些人却利用这句话来为他们对他人的复仇辩护。人们仍然尝试通过这种理由为自己的复仇行为辩解:“我只是对他们做了他们对我做的事。”

5:39-44 这些话语在耶稣时代对犹太人来说是冒犯的:任何转过另一边脸的弥赛亚,无法成为他们期望的军事领袖,来领导起义反抗罗马统治。由于他们受到罗马压迫,他们希望能够报复敌人,而这些敌人是他们憎恨的。然而,耶稣提出了一种新的、激进的回应方式:与其要求权利,不如自由地放弃它们!在耶稣看来,向他人展现公义和怜悯,比为自己争取这些更加有效。

5:43-44 通过告诉我们不要报复,耶稣阻止了我们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爱我们的敌人并为他们祷告,我们可以用善来克服恶。我们需要神超自然的帮助,去爱那些犯下残忍和恶行的人。

     法利赛人将利未记19:18解读为教导他们只应爱那些回报爱的人,而将诗篇139:19-22和140:9-11解读为教导他们要恨恶敌人。但耶稣说,我们要爱我们的敌人。如果你对敌人表现出爱,善待他们,那么你就证明了耶稣真正掌管了你的生命。这只有在我们完全将自己交给耶稣为主时才有可能,因为那时他可以将我们从天然的自我中心中解救出来。我们必须信靠圣灵帮助我们去爱那些我们可能无法自然去爱的人(罗马书5:5)。

5:48 我们如何能完美呢?(1)在品格上:在这世上我们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在神里面变得完整,并努力尽可能地像耶稣一样。(2)在圣洁上:像法利赛人一样,我们要与这个世界的罪恶价值观隔离开来。但与法利赛人不同的是,我们要忠于神的旨意,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并将他的爱和怜悯带入这个世界。(3)在成熟上:我们不能一次性实现基督般的品格和圣洁的生活,但我们必须朝着成熟和完整的方向成长(腓立比书3:12-16)。就像我们期望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样,神也期望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属灵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4)在爱上:我们可以努力像神爱我们一样完全地爱他人。他的爱使我们能够将爱传递下去。

     我们可以在神里面变得完整,但仍然有许多成长的空间。我们的不足永远不应该阻止我们追求更像耶稣的目标。耶稣希望他所有的门徒超越平庸,在每个方面成长,变得越来越像他。那些努力追求完美的人,终有一天会达到完美,正如基督是完美的(约翰一书3:2-3)。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