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7 - 智慧人与愚拙人的比喻 (附应用注释)

马太福音 7 - 智慧人与愚拙人的比喻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马太福音 7


不要评断人

1 “你们不要评断别人,免得你们被审判。 2 因为你们怎样评断别人,也必怎样被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让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6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面前,恐怕它们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祈求、寻找、叩门

7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找到;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找到;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9 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10 求鱼,反给他蛇呢? 11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他岂不更要把好东西赐给求他的人吗? 12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想要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要进窄门

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通往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14 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两种果树

15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16 岂能在荆棘上摘葡萄呢?岂能在蒺藜里摘无花果呢?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17 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而坏树结坏果子。 18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 19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20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遵主旨得进天国

21 “不是每一个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22 在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23 我要向他们宣告:‘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给我走开!’”


两种根基

24 “所以,凡听了我这些话又去做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25 风吹,雨打,水冲,撞击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26 凡听了我这些话而不去做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27 风吹,雨打,水冲,撞击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厉害。”

28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对他的教导都感到惊奇, 29 因为他教导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应用注释

7:1-5 耶稣说“不要评断人”,是针对那些虚伪且带有评断性态度的行为,这种态度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这并不是让我们对别人的罪恶行为视而不见,而是呼召我们有分辨力,而非消极批评。对错误视而不见,反映我们失去了道德方向,引向相对主义——认为一切行为无论道德与否都可以接受。耶稣教导我们要揭露假先知(7:15-23),保罗也教导我们要在教会中实行纪律(哥林多前书5:1-2),并信靠上帝作最终的审判者(哥林多前书4:3-5)。

7:1-2 耶稣教导我们要先审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而非急于评断他人。我们常常在贬低他人时感到一种扭曲的满足感。事实上,我们最讨厌别人的毛病,往往正是我们自己也有的缺点。我们想指出别人的问题,其实是在反映我们自己的问题。你是否容易罗列别人的错误,却为自己的问题找借口?批评他人会引发对他人的轻视,最终甚至鄙视那些同样照着神形象所造的人。若你准备批评别人,先检视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先审判自己,然后以恩慈饶恕他人。

7:6 猪在神的律法中被视为不洁之物(申命记14:8),凡接触不洁动物的人就成为礼仪上的不洁,直到洁净后才能进入圣殿敬拜。耶稣在这里可能是指那些蔑视他的宗教领袖,他们对圣洁的事物心存敌意。耶稣劝我们不要把圣洁的教训交给那些根本不想听、只会撕裂我们所讲之道的人。我们应继续向不信之人传扬神的道,但要有智慧与分辨力,向那些上帝预备好要听我们的人作见证。

7:7-8 耶稣教导我们要恒切祷告。人们常常在几次不冷不热的祷告后就放弃,认为神不听他们的祈求。但祷告是与神沟通,需要信心、专注和坚持。耶稣应许我们若持续寻求他,将得着赏赐,并建立与他更深的关系。不要停止寻求神,继续向他祈求更多的知识、忍耐、智慧、爱心与理解。他必赐给你。你越多与他交谈,就越能分辨他对你说话的声音。

7:9-10 耶稣用孩子向父亲求饼和鱼(这是有益且必需的食物)来做比喻。如果孩子求的是毒蛇,明智的父亲会答应吗?有时我们祷告的内容在神眼中就像是在求“毒蛇”,即使我们再迫切地祈求,神也不会将那些对我们有害的事赐下。但神也不会用“石头”或“蛇”来取代我们真正所需。他不会答应愚昧或幼稚的请求,却会在适当的时间赐下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随着我们更认识神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我们也会更懂得祈求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事物,而他也乐意赐下。

7:11 耶稣在这里向我们展现天父的心。神并不自私、吝啬或勉强给予,我们来到他面前祈求,不必低声下气或苦苦哀求。作为一位慈爱的父亲,他了解我们、关心我们,并安慰我们。如果人都能有善意,你可以想象,作为良善源头的创造主,上帝的慈爱会有多么深广。

7:11 耶稣用“你们虽然不好”来形容人类的罪性和软弱,用以衬托神的圣洁和完美。

7:12 这一节通常被称为“黄金法则”。许多宗教用消极方式表述:“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而耶稣却用积极的方式提出,使其更具意义。不伤害别人或许不难,但要持续主动地行善却很不容易。耶稣所提出的黄金法则是积极行善与怜悯的根基,正如神每天对我们所表现的爱那样。今天你可以为他人做出一个良善和怜悯的行动吗?

7:13-27 耶稣在此提出我们人生中必须做出的四种抉择,每一种都只有两个选项:(1)窄门或宽路(7:13-14)——你会走哪一条?(2)好树或坏树(7:15-20)——你会结出什么果子?(3)真假门徒(7:21-23)——你要立怎样的信仰承诺?(4)磐石或沙土根基(7:24-27)——你要把生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7:13-14 耶稣称通往天国的门是“窄门”。约翰记录耶稣对门徒说他就是那门(约翰福音10:7-9)。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成为基督徒很困难,而是说明通往永生的只有一个门,而且只有少数人会找到这条艰难的道路。耶稣说他是通往神国的唯一道路,这可能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公平”观念相冲突。但神是天地的创造主,他有权决定谁可以进入他的国度。信靠耶稣是进入神国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他为我们的罪而死,使我们能被神接纳。照着他的方式生活,可能不受欢迎也不容易,但却是真理和正义的道路。感谢神为我们预备了通往他的道路。

7:15 假先知在旧约时代非常普遍,他们传讲的只是君王和百姓爱听的内容,却声称那是神的启示。耶稣警告,在他当时也有许多假先知(马太福音24:11;马可福音13:22-23),今天亦然。耶稣提醒我们要提防那些言语听起来很属灵,却是出于金钱、名声、情欲或权力动机的人。判断他们的方式是,看他们是否在教导中贬低耶稣、抬高自己。

7:20 我们应藉由教师的生命来评估他们的教导。正如树所结的果子有其一致性,好的教师会持续展现良好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努力活出圣经的真理。这不是要我们猎巫或轻易排斥主日学老师、牧师或其他属灵领袖,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软弱,也会解读错误圣经的某些部分。我们应以对自己期望的怜悯来对待他人。耶稣所说“坏树”,是指那些故意传假道、或行为败坏的教师。我们必须考察他们的动机、前进方向和目标。

7:21-23 耶稣揭露那些口中说属灵话语却没有与他建立关系的人。在“那日”(即审判之日),唯一重要的是我们与耶稣的关系——是否接受他为救主并顺服他。许多人以为自己是“好人”、说了属灵话,就会得永生。其实,到了审判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对耶稣的信心。

7:21 就像某些自称的运动员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无法展现真正的实力。并不是所有谈论天堂的人都属于神的国。耶稣更看重我们是否实际遵行真理,而不仅是说说而已。行为与信仰密不可分。

7:22 “那日”指的是最终的审判日,神将清算一切,审判罪恶并奖赏信心。(关于旧约中的“主的日子”,可参考约珥书2章和西番雅书1:14-16)

7:24-27 耶稣在登山宝训的结尾,用两个建造房屋的人做比较。他们有几点共同之处:都在建造、都听见耶稣的教导、都面对人生中的风雨。但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遵行耶稣的教训。外表上看来可能相似,但当风雨来临时,根基是否牢固就显露出来了。若你遵行耶稣的教导,虽然表面上与你周围人没有太大差异,但在永恒中,将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那位聪明的建造者吗?你是否在实践耶稣讲道中那大有能力的真理与应许?

7:24 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就是成为一个听道且回应的门徒,而非虚假或表面的信徒。顺服的实践是坚固的根基,使我们能够面对生命的风暴。我们通过遵行神原本的教导来学习这一点。(参见雅各书1:22-27,进一步了解如何实行所听之道)

7:26-27 愚昧人的生命就像一座纸牌屋,最终会崩塌。大多数人并非刻意选择错误的根基,而是根本没有思考人生的目标。许多人走向灭亡,并非出于顽固,而是由于无知或未曾深思。你能帮助别人停下来思考他们的人生方向吗?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指出忽视耶稣教导的后果,并帮助人看到遵行他话语所带来的福分?

7:29 法律教师(宗教经学家)常引用传统和权威人物来支持自己的解释和观点。但耶稣所讲的拥有一种新的权柄——那是他自己的权柄。他不需要引用他人,因为他自己就是“道”(约翰福音1:1)。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